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部门动态

以工代赈铺就群众增收致富路---佛坪县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促进群众就业增收

金秋的佛坪,五彩斑斓,崇山峻岭间,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俨如一幅赏心悦目的山水画,当你徜徉在长角坝镇沙窝村百亩花海,就会发现一条平整而蜿蜒的彩色旅游村组道路映入眼帘,它就是2021年佛坪县以工代赈示范项目——长角坝镇沙窝村环线道路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65万元,国家以工代赈资金500万元,县级配套65万元。总体建成沙窝村环线道路3.5公里,平板桥一座,配套建设蝶形水沟和路肩,道路两侧1.5米宽彩色自行车赛道,在实现当地群众及外来游客低碳出行的同时,又为乡村旅游增添了色彩和魅力。沙窝村是首批启动的国家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为了充分彰显村内优美的自然风光,挖掘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与文化底蕴,长角坝镇党委、政府和县发改局及时谋划争取沙窝村环线道路建设项目,项目建成投用后,有效改善了村内交通条件,助推乡村旅游发展,先后建成旅游接待服务中心、沙窝社区服务中心、红25军旧址、大熊猫救护繁育基地、百亩花海等项目,有力推动了沙窝村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赈”的作用,全面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彰显以工代赈项目综合效益,吸纳123名脱贫群众就近就业务工,获取劳务报酬86.8万元,技能培训50人次,设置项目管护公益性岗位2个,确保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实施、运行和管护一体化,并且带动发展“农家乐”13户,促销山茱萸、天麻、土鸡、土鸡蛋等农产品75万元,帮助当地182户群众增收致富,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取得良好成效。

2022年,佛坪县镇村三级按照“先有群众,后有项目”的原则,层层召开党员代表会议、群众代表会议、村组干部会议,深入谋划以工代赈项目,论证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摸清群众务工需求和当地农村劳动力情况,联合相关行业部门开展调研会商,同期申报实施了袁家庄街道办东岳殿村范家沟道路、大河坝镇沙坪村五组道路改建工程两个项目,总投资390万元,改扩建道路1.793公里,新建道路800米,挡墙670立方米,排水沟700米等,有效改善了村组交通条件和村容村貌,使当地群众食用菌、板栗、核桃等土特产和中药材售卖更加方便。2个项目共组织落实群众务工157人次,发放劳务报酬60万元,开展就业技能培训70人次。

佛坪县在以工代赈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合同制、公示制、监理制、劳务报酬制、验收制等管理规定,实现从“清单储备”到“落地见效”的全链条管理。在以工代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施工合同、监理合同、验收报告中,将落实以工代赈政策作用的条款和章节实行工作内容“模板化”,明确劳务报酬发放金额和比例,劳务报酬作为项目业主和施工单位签订承包合同的必要条件,使以工代赈政策贯穿于项目管理全过程;严格执行以工代赈项目公告公示制度、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按时将项目计划、资金安排及项目实施情况在县级主要媒体、所在镇村公告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及时跟进工程进度,做到项目“三到场”(项目施工前、施工中、完工后),协调施工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及时组织验收和资产移交,行业主管部门查验工程建设质量,发改局核实以工代赈政策是否落实,务工组织、报酬发放是否全覆盖,财政部门开展资金管理使用验收。让项目事中事后全面接受群众监督,做到建成一处、合格一处,验收一处、受益一处。

同时,自2021年以来,佛坪县分别在灾后重建项目、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工程建设等领域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全面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在家门口务工挣钱。“十四五”以来,全县共实施以工代赈专项资金项目和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实施项目105个,吸纳务工群众4304人,开展就业技能培训1970人次,发放劳务报酬1963.77万元,人均增收4561元。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重道远,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群众翘首期盼,全县各级各方面将继续加大以工代赈项目争取力度,力争更多的以工代赈项目落地实施,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工程建设领域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带动更多的群众就地就近务工增收,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群众富裕的宏伟目标。(县以工代赈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