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部门动态

秦岭深处的“数字卫士”:佛坪以科技之力守护大熊猫家园

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数据显示,秦岭栖息着345只野生大熊猫,占全国野生大熊猫总数的18.5%。其中,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大熊猫分布密度更是居全国之首。在这里,一群“数字卫士”24小时在岗,用科技织就一张无形的生态保护网,为秦岭秘境中的生灵筑起一道坚实屏障。

藏于密林的红外相机是“精准观测员”。这些设备凭借耐寒耐潮的特质,在秦岭多变的气候中稳定运行,其夜视镜头更能在黑夜中清晰捕捉野生动物的一举一动。过去,巡护员靠双脚丈量山林,手写记录信息,野生动物的珍贵瞬间往往擦肩而过;如今,300多台红外相机分布在佛坪保护区的41个监测网格里,化身“千里眼”每年传回数十万段素材——熊猫妈妈带崽、金丝猴群活动等画面被精准捕捉,让珍稀物种的活动记录从“靠运气偶遇”变为“主动记录”,为保护工作积累了海量第一手资料。

若称红外相机是“定点哨兵”,热成像无人机起降平台便是灵活的“空中巡逻兵”。搭载高清摄像头和热成像仪的无人机,既能监测森林防火,又能在冬季追踪动物迁徙轨迹,后续还可延伸至森林病虫害监测工作,全方位提升生态保护效率。

作为整合所有监测信息的“神经中枢”,保护区的智慧管理平台承担着核心枢纽作用。地面红外相机与热成像无人机起降平台采集的海量数据在此汇聚,经智能系统实时解析物种数量、密度及活动规律,监测信息一键更新,为保护工作注入高效动能。

这个动态更新的“生态档案”,既全面整合气象、土壤、物种等自然生态数据,又实时呈现巡护人员的轨迹、采集信息及安全状态,让保护工作兼具科学精度与人文关怀。同时,系统联动上百台监控设备,全天候监测动物活动、人员车辆出入及非法入区行为,为保护区筑牢了一道智能化安全防线。

从林间“慧眼”到空中“巡兵”,再到数据“中枢”,佛坪的“数字卫士”日夜坚守,用科技力量守护着秦岭生灵的安宁,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