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县情 > 佛坪文化

【网络中国节·清明】清风送思念,明媚好春


图片

图片
图片

又是一年清明时

人间四月芳菲始


图片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春时节的正式开始。


清明节与除、盂、九三节并称中国传统节日四大祭祖节日,有禁火、扫墓、踏青、插柳等风俗活动。



图片

清明故事


图片
图片




图片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时,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图片


图片
图片

清明习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祭祖

图片
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清明之祭主要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异。为有效推进乡村振兴,重塑文明乡风,我们号召广大群众在清明节以扫墓、献花、网上祭扫、植树等文明方式表达祭祀者对先人的孝敬和关怀,避免发生森林火灾,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图片

插柳

图片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有专家认为,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图片

放风筝

图片
风筝又称“纸鸢”、 “鸢儿”,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风筝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清明倡议





缅怀英烈


图片


  苍松劲柏守英烈,春动百花寄哀思。缅怀先烈、祭扫英烈是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举措,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向革命烈士献花、留言寄语,表达对英烈的缅怀和敬仰,共同唱响弘扬民族精神、激扬爱国主义的主旋律。


文明祭扫


图片


思亲莫让烟尘扰,低碳祭扫慰先人。严格遵守有关防火规定,不违规用火,摒弃在公共场所焚烧花圈、烧纸烧香、燃放烟花爆竹等陈规陋习,消除火灾隐患。提倡采用敬献花束、摆放绿植等绿色环保方式祭祀,维护优美整洁的城乡环境,守护青山绿水蓝天,让传统节日彰显清净与文明。



党员带头


图片


     从自身做起,广大党员干部要成为移风易俗的倡导者、引领者、践行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向亲属、周围群众宣传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祭扫方式,通过参与“网上祭英烈”活动、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经典诵读等方式寄托哀思、缅怀逝者,带头做“告别陋习,文明祭扫”的先行者。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