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情况
佛坪县位于秦岭腹地,连接黄河、长江。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历次来陕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牢记“国之大者”,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用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佛坪实际和发改部门职能统筹推进生态环保工作,美丽佛坪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二、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牢记“国之大者”,扎实推进生态保护。
佛坪全境均属秦岭区域,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和引汉济渭工程的主要调水点。北有佛坪、观音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550km2),南有引汉济渭水源保护区(淹没区16.88km2,上游控制面积2186km2)。发展空间有限,必须坚持生态保护优先。
我们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历次来陕来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制定印发《佛坪县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年度重点工作安排》,夯实全县各级各方面责任,共同抓好大保护。整合林长制、山长制、田长制、河长制等工作力量,实施网格化保护。坚持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优化生态保护措施。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利用节能宣传周、六五环境日等活动,深入宣传低碳发展理念,提升公众低碳意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多层次、多视角、多渠道宣传绿色低碳生产、生活理念,引导公众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普及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全民开展节粮、节水、节电、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等绿色低碳实践。努力营造崇尚节约、合理消费与低碳环保的社会风尚。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防治方针和原则,积极落实《佛坪县2023-2025年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目标任务,重点对椒溪河、蒲河、金水河三大流域的河道两侧、荒滩、湿地等地块进行分区规划布局,采取治理修复与自然防护等多种措施有序对各种侵蚀区、水源保护区、坡耕地、边角沟道等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争取落实国债项目资金1.2亿元,对河湖岸线进行系统修复治理。累计下达生态保护修复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2195万元,实施封山育林11万亩,退化林修复1.3万亩。
(二)扛牢政治责任,持续开展综合治理。
牢记“国之大者”,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协同推进大治理、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美丽佛坪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严把产业准入关。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印发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陕西省秦岭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产业准入清单(试行)》。严守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把好项目准入关,按照权限开展“审、核、备”,杜绝高能耗、高排放、低水平建设。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县城供热结构调整、产业发展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体系迭代升级。
不断推进节能减排。能源保障和安全是“国之大者”。我们持续深入学习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在做好能源保障的前提下,积极促进能耗双控目标(能耗总量和强度)向碳排放双控目标转变。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推广煤改气、煤改电、清洁煤,实施清洁能源替代行动,着力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对辖区内5个加油站进行规范管理,全面排查核对油料购进单、检验报告、加油机、地下油罐防渗改造、三次油气回收设施运行数据台账等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督促企业立行立改。深入推进“气化汉中”和农村电网升级改造,促进高质量发展,保障高品质生活。起草《佛坪县2024-2028年清洁能源替代工作方案》,实施天然气增量扩面工程,2024年新增天然气用户1300户,城镇气化率达到40%。不断完善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国网佛坪供电公司投资400多万元,新建汽车高压充电桩8处20个。招商新建了佛坪县数字城市智慧云充电建设运营项目,投资1700万元,新建了数字城市智慧充电综合平台、社区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消防预警管理平台,配套建设152台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120台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
持续提升水环境质量。以椒溪河、蒲河、金水河为重点,持续加强流域沿线企业、建设项目、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等日常检查巡查,坚决杜绝水环境风险隐患。印发《关于加强重点区域重点时段涉河施工水环境管理的通知》,规范河道施工行为,从严查处涉水违法行为。全面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纳污坑塘排查整治,持续保持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完成椒溪河、金水河、蒲河3大河流和栗子坝河、吕关河、沙窝河、东河4条河流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定期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县城区上下游水质进行常规监测,及时掌握水质状况,佛坪县河流出境断面水质长期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标准。争取省级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1000万元,实施佛坪县秦岭南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3个。印发《佛坪县贯彻落实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检查交办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督促各镇加快问题整改,规范运行污水处理设施。积极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三方运维工作,核算运维费用。
深入开展污染综合治理。实施铁腕治霾“春雷”行动和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清除五乱,不断巩固秦岭生态环保专项整治成果,不断完善雨污分流、垃圾处理、医废处置设施。逐步健全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体系,实现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努力发展循环经济,综合开发利用废弃菌包,推进尾矿资源化利用,综合处置建筑垃圾,规范公路工程管护生产,分类处理生活垃圾。下达污染治理专项、津陕协作投资计划3600万元,实施佛坪县长角坝片区污水管网(污水处理)提升改造项目、高铁站周边环境整治项目、银厂沟环境整治项目。积极争取中长期国债、专项债等项目投资。
(三)严把战略定位,完善县域产业体系。
生态是佛坪的最大优势。佛坪境内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生态系统完善,生物、水能资源丰富,发展生态旅游和绿色产业条件得天独厚。省委、省政府确定佛坪为生态功能县。根据县情实际和发展定位,经过长期探索,县委、县政府确定实施“生态立县、林药兴县、旅游强县”发展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定位,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做靓“静美佛坪、熊猫家园”品牌,加快打造汉中融入大西安桥头堡,奋力谱写佛坪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立足佛坪资源禀赋,坚守绿色本底。坚持以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主线,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积极培育研学、旅居、康养等新业态。坚持一县一业和一县一策要求,确定第一主导产业为秦岭大熊猫生态旅游业,第二主导产业为以山茱萸为主的绿色食药产业,打造萸加熊猫区域公共品牌。在全县积极培育全域旅游、中药材、绿色食品、食用菌、土蜂蜜、冷水鱼、林麝、稻鱼综合种养等生态环保产业链,构建“一旅二养三药”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了旅游一业突破、三产融合发展格局。做好“土特产”文章,挖掘土的资源、发挥特的优势、延长产的链条。支持建设佛坪县绿色循环产业园区,拓展佛坪与经开区合作的飞地园区项目内容。秉承生态优势,聚焦主导产业,实施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聚力推动全域旅游与特色农业、绿色工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努力打通转化通道,切实把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经济价值。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7:17.9:66.4,上半年预计实现生产总值9亿元。
(四)坚持项目带动,奠定高质量发展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坚持项目为王的思想,抢抓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结合佛坪的实际谋划争取更多的绿色创新建设项目。
全力以赴支持引汉济渭水源地水生态保护治理、陕西佛坪抽蓄项目建设、秦岭大熊猫救护繁育基地、金丝猴研究基地项目建设,加快佛坪县生态旅游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结合“十四五”规划及“一县一策”定位,密切关注中省预算内、生态修复、环境治理、高质量发展、陕南循环发展等方面的投资政策,谋划生态研学、引汉济渭工业旅游区、飞地园区等项目。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持续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谋划争取中省重大项目,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截至6月底,全县6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14亿元,占年度任务48.86%,高于均衡进度3.02个百分点。其中:1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67亿元,占年度任务51.17%,高于均衡进度5.33个百分点;县级50个新开工项目已开工41个,开工率82%。
三、存在问题
按照县委、县政府总体部署,我局在生态环保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还有差距。一是经济总量还不够大、产业结构还不够优。202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6.44亿元,产业结构调整为15.7%,17.9%:66.4%。二是加油站管理不规范问题还时有发生。1.营业区风险分布图与实际地图不符;2.加油机上方应急照明灯管口未密封;3.入井口防雨装置不符合要求;4.卸油口与照明灯安全距离不足,照明灯未采用防爆灯。三是企业小而散,集约化、聚集化发展水平不高。“五上”企业培育、项目建设、双招双引还需进一步加力提效;四是生态环保和生态修复项目争取相对较少。五是“两山转化”、首位产业延链补链等比较优势还不够明显。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还不够健全。六是生态环保、绿色低碳发展思想理念还需要持续宣传普及。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完善工作机制。持续优化组织领导、部门协同、政策支持等工作机制,形成推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强化项目支撑。加大“千亿工程”项目谋划和实施力度,确保项目质量和效益,为推动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
(四)推动产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绿色新兴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全力保障民生工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福祉。
总之,我县将牢记“国之大者”,扛牢政治责任,全力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推动美丽佛坪建设,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综合施策,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探索完善引汉济渭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加快打造汉中融入大西安桥头堡。积极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奋力谱写“静美佛坪、熊猫家园”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佛坪县发展和改革局
202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