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坪:“生态绿”→“产业金”

陕西网讯(记者 曹彦强)4月的佛坪,抬眼看,鸟类翱翔,碧波荡漾;漫步处,层峦叠翠,郁郁葱葱。

这是佛坪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缩影,也是生态建设成果的见证,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现实期盼。

佛坪地处秦岭南麓,境内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年均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360天以上,年均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达到2.02,是中国天然氧吧和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被誉为“秦岭绿肺”。

守护好“生态财富”

4月10日,秦岭大熊猫佛坪救护繁育研究基地内,大熊猫“党生”悠闲的吃着竹子,它也因“沉浸式吃竹子”走红网络。该基地现有4只大熊猫入驻,2024年累计吸引全国各地游客24.1万人次。

以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为代表的“秦岭四宝”齐聚佛坪,还有野生大熊猫130多只,被誉为“中国大熊猫第一县”和“中国山茱萸之乡”。佛坪境内有大小河流240多条,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和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调水点。

为守好青山绿水,2024年佛坪县生态环境系统扎实开展大气污染治理,认真执行“75311”工作机制,建立预测预报应急联动机制。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61天,PM2.5浓度17微克/立方米;积极推进水环境质量提升。全面完成椒溪河、蒲河、金水河入河排口排查。定期对水环境质量进行常规监测,及时掌握水质状况,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全面推动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强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100%。深化生态环境宣传教育,有效提高群众和企业管理人员生态环保意识。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持续推动佛坪高质量发展的“含绿量”稳步提升。

村民端起“生态饭”

走进位于佛坪县沙窝村的大湾山茱萸示范园,春日的阳光斜洒在山茱萸树上,点点金黄与翠绿交织,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

“2015年时,沙窝村的入村道路只有一条,而且是泥巴路。后来,我们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加上高铁的开通,来沙窝村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从2017年到2024年,接待游客量从2万人次增长到了70万人次。村民的人均收入从2017年的不到6000元增长到2024年的2.04万元。”沙窝村党支部书记代海生介绍说。

沙窝村实现“质”的飞跃,最大的原因就是拥有独特的生态资源,该村不仅栖息着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还举办“茱萸花海踏春游”旅游活动,建设“流浪舱、星空房、房车”等不同风格的高品质示范庭院,通过新业态的布局,进一步实现了游客引流,带动沙窝村乡村旅游发展。

生态赋能“冷产业”

走进佛坪县景齐鲟鱼繁殖开发有限公司,数十万条冷水鱼自由游动。

该公司是佛坪县最早开展以鲟鱼为主的冷水鱼养殖企业,辐射带动了陈家坝、岳坝、上沙窝等多个冷水鱼养殖场。

佛坪县景齐鲟鱼繁殖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余锦是被佛坪的好生态吸引来的。余锦说,“我是福建人,所以跨越山水来到佛坪,看中的就是这里山好水好,因为养殖鲟鱼对水质要求非常高,这里的水非常适合鲟鱼生长。”

该公司年繁育鲟鱼鱼苗约60万尾,出售商品鱼50万斤,年产值500多万,实现利润约200余万。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近年来,佛坪县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生态带来的民生福祉展现得愈发鲜活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