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坪:以秦岭生态高水平保护 助推高质量发展

佛坪县全域位于秦岭腹地,森林覆盖率稳定达91.19%以上,生态环境资源优渥,绿色发展潜能丰富。今年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牢记“国之大者”,以高水平保护秦岭生态环境,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坚持常态长效保护。一是坚持学习常态化。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秦岭委全体会议暨林(山)长、河(湖)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全县生态环境暨秦岭生态保护重点工作会议,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论述,研究推进秦岭生态保护工作。二是坚持责任明确化。制定《佛坪县秦岭生态保护2024年工作要点》,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全面夯实工作责任。组织开展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的专题讲座1期,进一步强化年轻干部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坚持保护合力化。持续深化林(山)长制,不断提升各级林(山)长履职能力。全面落实公检法“三长”+林(山)河(湖)田“三长”工作机制,成立秦岭生态保护司法工作站,实现林业行政处罚、刑事打击、检察监督无缝衔接,逐步形成上下协同、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共抓大保护”格局。

持续完善监管体系,高质量守好“中央水塔”。一是提升智慧监管能力。用好秦岭生态保护监测预警平台,严格落实值班制度,实行“发现异常+交办核查+汇报处置”闭环管理机制,实现生态资源全天候监控。二是巩固提升整治成效。组织各镇办、各涉关部门单位开展秦岭生态保护问题集中排查整治、联合执法检查和明察暗访,定期调度各级反馈问题整改情况,督促问题整改进度,确保存量问题早日整改清零。三是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严厉打击非法采砂、取石、倾倒垃圾等破坏水环境违法行为,整改河湖“四乱”问题9件。完成水土保持治理面积15.5平方公里,占总任务的52%。认真落实“十年禁渔”,开展联合(专项)执法6次,组织增殖放流活动2次,放流鱼苗2.2万余尾。完成33个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工作,监测处理规模20t/d以上的集中处理设施出水水质,均达标排放,水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良好,保障了“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持续助推高质量发展。一是借助生态优势为品牌赋能。依托“山、水、猫、气、文”优势生态资源,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佛坪山茱萸、佛坪土蜂蜜、佛坪鲟鱼荣获全国名特优新产品证书。陕西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佛坪山茱萸》正式发布,“药食同源”山茱萸酒生产线建成投用。二是创新推进文旅产业发展。高质量举办茱萸花海踏春游、秦岭佛坪熊猫半程马拉松竞赛等系列活动,“看大熊猫·赏山茱萸”入选“文旅部精品旅游线路”,“熊猫家园冬游秦岭”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以全域旅游发展为引领,创新秦巴山区旅游增收致富新模式”入选《2023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国家级避暑旅游目的地”等荣誉称号相继落户佛坪。三是“增绿”“用绿”壮大林业产业。截至目前,完成营造林4.805万亩,占年度任务的76.27%,全民义务植树10.25万株。全县稳固提升经济林种植25.9万亩,其中山茱萸种植10万亩,板栗种植10.6万亩,核桃种植5.3万亩。建成林下特种林麝养殖基地4个,林麝养殖存栏达830只,筹建3个林麝养殖场并新建圈舍523间并有序推进。发展林下养蜂2.6万箱、林下养鸡6万只。发展林下天麻、猪苓种植433万平方米,其他林下中药材种植1.1万亩,申报省级林下种养殖示范基地和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各1个。成立佛坪县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分工,全力推进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持续强化保障力度,营造浓厚保护氛围。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到位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6771万元,秦岭生态保护综合考评位居全省前列,荣获省级奖补资金300万元。二是加大宣传引导力度。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宣传,发放环保宣传资料,现场讲解政策《条例》等方式向干部群众深入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导广大群众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培养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不断增强环保意识,佛坪《倡导低碳生活、点亮绿色社区——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袁家庄街道袁家庄社区》入选生态环境部2023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三是深入挖掘秦岭文化。建有秦岭·佛坪博物馆、秦岭人与自然博物馆2座,积极宣传佛坪秦岭生态保护文化和成效,秦岭人与自然博物馆获评省级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基地。“山水佛坪,熊猫来‘野’”“静美佛坪、熊猫家园”秦岭生态摄影展在西安成功举办,营造了浓厚的秦岭生态保护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