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发展成就瞩目 转型升级破茧成蝶——新中国成立75周年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三

新中国建立75年来,陕西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立省、工业强省发展战略,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建设“一带一路”的历史发展机遇,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工业经济不仅成功摆脱了发展滞后、层次较低、基础薄弱的困境,更是建成了比较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跨越。

一、陕西工业的发展历程

纵观陕西工业经济的发展历程,不仅见证了新中国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更在改革开放与新时代的浪潮中,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的深刻转型。

1、恢复创建阶段。解放初期,基于国家当时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形势的考虑,陕西初步建成了以军工、机械、纺织、煤炭为中心、门类齐全、轻重工业基本协调的工业体系框架,并建立了我国内地机械工业和纺织工业两大基地。1949年-1965年,陕西工业以年均15.7%的速度迅速发展。到1965年,全省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达33.15亿元,比1949年增长41.6倍;全部工业总产值29.65亿元,增长10.6倍,成功跻身于共和国内地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2、曲折前行阶段。“文革”时期,尽管陕西和全国一样受到运动的干扰和破坏,工业发展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失。然而,“三线建设”时期,由于全国工业布局重点内移,陕西成为当时国家确定的重要战略后方基地之一。1966年-1978年,陕西工业以年均9.1%的增速稳步发展。1978年,全省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达116.5亿元,比1965年增长2.5倍;全部工业总产值96.48亿元,增长2.1倍,最终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3、快速壮大阶段。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推动和解放,陕西由此步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1979年-1998年,陕西工业达到10.7%的年均增长速度。1999年,国家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决策,陕西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00年-2008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高于同时期GDP增速1.9个百分点。到2008年,全省工业实现增加值3122.04亿元,经济总量是1999年的近6倍,对GDP的平均贡献超过了第一、三次产业,显示出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

4、质量提升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我国“三期叠加”下的经济新常态,陕西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工业经济在“增速转轨”中展现出强大的韧性。2012年-2014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仍处于12.2%的高速增长区间。2015年-2023年,逐步过渡到6%左右的中速增长区间。2021年,全省工业增加值总量首次突破万亿大关,2023年达到1.33万亿元,比2012年翻了一番,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全面提升,由此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二、陕西工业的发展成就

经过75年的建设和发展,陕西建立了完备和独立的工业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工业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不仅在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上大幅提升,更在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总量规模再上台阶,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1978年,陕西工业增加值仅为36.52亿元,到“十一五”时期,总量接连突破2000亿元、3000亿元和4000亿元大关。到2023年,全省工业增加值达到1.33万亿元。1978年-2023年,陕西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为10.7%,高于同时期国民经济1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为39%。

1952年,陕西工业化率仅为13.2%,1980年以后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工业化率都停留在35%左右,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带动下,工业化率逐年提升,2004年陕西工业化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23年工业化率达到39.2%,比全国高7.5个百分点。

解放初期,陕西工业处于生产落后、品种单一的困难境地。经过75年的发展,生产能力迅速跃升,产品产量大幅增长,产品品类日趋完善。2023年,在统计的62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陕西工业品品类的覆盖率达到70%左右。特别是重点能源产品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23年,原煤、天然原油、天然气的产量分别位于全国第3、4和第3位。

与此同时,新兴工业产品释放增长潜力。新能源汽车105.2万辆,居全国第3位,比上年增长33.9%;工业机器人增长23.5%、充电桩增长1.2倍、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增长1.5倍、集成电路增长14.5%。

在发展方式上,陕西坚持“提速增量,提质增效”同举并重,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足。2012年-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比2012年增长1倍;工业增加值比2012年增长48.7%。从效益水平看,资产总计年均增长8.7%,营业收入年均增长9.3%,利润总额年均增长8.5%。2023年,规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14.6%,比2012年提高0.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5.1%,比2012年降低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比2012年提高73%,工业经济总体呈现出规模与效率并进的态势。

(二)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新旧动能加快转化

改革开放初期,陕西支柱产业主要集中在传统的能源与制造业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在稳固能源工业基础的同时,通过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推动工业经济走向多元化、高端化。

1、能源工业作为传统优势产业和工业的“基本盘”,为工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2012年-2023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能源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1%。占规上工业比重由56.7%提高至64.4%,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由42%提升至59%。

2、非能源工业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总体上呈现出稳健的增长态势。2012年-2023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非能源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为10.2%。

尽管从产业结构看,非能源工业比重有所下降,但其内部结构特点已经发生显著变化。一方面,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陕西另一张亮丽名片。2014年-2023年,装备制造业的增加值年均增长12.9%,较同时期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6.1个百分点。另一方面,高技术制造业以其高附加值、高成长性、高带动力的优势,为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14年-2023年,高技术制造业的增加值年均增长14%,较同时期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7.2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航天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表现亮眼,两年来,这两大产业的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8.2%、13%。

3、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方向”,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助推下,犹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2013年-2021年,全省战新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3.1%,高于同时期工业增加值增速6.1个百分点。2022年,战新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5.1%,比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高9.4个百分点。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在全球新一轮的产业竞争中建立了领先优势。

资料显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陕西电子信息集团打造了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户。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中,陕煤集团的10米采煤机为世界最大采高采煤机;法士特“黑灯工厂”打造汽车传动领域智能制造新模式,重型汽车变速器年产销量连续16年居世界第一;秦川集团的磨齿机、螺纹磨床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一。在新材料产业中,陕西有色金属集团钼钒板块拥有全球唯一完整的产业链条,钛板块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一,加工量占全国的65%;陕煤集团榆林化学1500万吨/年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是目前全球在建最大的现代煤化工项目。

(三)国有经济支撑有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

建国以后,随着大批国家项目的落户,陕西国有经济色彩浓厚。改革开放初期,陕西工业经济中的国有工业总产值占比超过80%。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后,国有经济的占比有所下降,但仍占有绝对优势。

一方面,国有经济依然是支撑陕西工业发展的顶梁柱。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的50.8%,较2012年下降9.1个百分点。据初步测算,国有控股企业完成的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60%以上。

另一方面,非公经济占比逐渐提升。2023年,全省非公工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的48.2%,较2012年提升11.7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已经成为陕西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补充力量。

(四)三大区域协同一体,产业优势各有侧重

放眼整个陕西,由于资源禀赋存在差异,三大区域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分工。党的十八大以来,确立了“关中协同创新、陕北转型升级、陕南绿色循环发展”的发展思路,形成了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格局。

关中地区以科技领先优势成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地。2012年-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总量增长54.3%,年均增长5.2%,占全省比重为56%。

陕北地区作为重要的煤油气生产基地,通过推动传统能源化工产业向精细化、高端化方向发展,成为陕西省乃至国家的高端能源化工基地。2012年-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总量提高1.4倍,年均增长8.7%,占全省比重为38%。

陕南地区将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产业发展充分融合,成为优质生态产品生产加工基地。2012年-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总量增长5%,年均增长3.4%,占全省比重为6%。

三、陕西工业的发展机遇

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新亚欧大陆桥东端的璀璨明珠以及黄河流域中游的关键区域,多重战略叠加构成新的发展机遇。

1、共建“一带一路”、建设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为陕西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提供了广阔空间。实现双碳目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重大战略,有利于陕西推动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2、随着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加速构建,陕西正聚力打造现代能源、先进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万亿级产业集群。通过聚焦34条重点产业链,以“链长制”赋能产业集群化发展,为工业持续增长注入新动能。

3、丰富的科教资源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陕西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2023年,陕西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71.72%,较2012年提高近15个百分点。未来,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壮大,有助于陕西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回望75年来的发展历程,‌陕西工业经济不仅实现了量的增长,‌更实现了质的飞跃,‌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陕西将坚定不移地继续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合作等战略方向,努力打造更加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实现陕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而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