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岔河镇
眼下,正值秋收的好时节,佛坪农户抢抓降水间歇、天气转晴的有利时机,抢收水稻,确保颗粒归仓。
9月9日,在西岔河镇三教殿村的稻田里,一株株稻谷连成黄绿相间的海洋,村民们互相帮助,齐心协力割稻、脱粒、搬运,大家忙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当前正值水稻成熟收获关键期,针对近期持续降雨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县农业农村局将统筹农机调配,组织镇村和农户抢抓降雨间歇期,争分夺秒进行抢收,确保粮食颗粒归仓。截至目前,全县收获水稻1540亩,完成任务21.2%,收获玉米0.78万亩,完成任务69.03%,预计今年我县粮食产量达9669.3吨。(记者:王刚 王雅琪)
大河坝镇
近日,大河坝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迅速组织20余名志愿者在降雨间歇期,奔赴水田坪村,展开了一场“抢雨口、保进度”的抢收行动。
在田间地头,志愿者两两一组,喊着号子将青储抬上车身,坑洼小路溅起的泥水沾满裤腿也不停歇,用最快速度往返于田间与存放点,不给雨水留半点机会。历经一天奋战,5亩青储成功抢收转运。虽仅占总面积十分之一,却意义重大,既避免作物受损、验证了抢收方案可行性,为后续40余亩青储收割积累宝贵经验,更通过青储回收减少秸秆焚烧,为守护洁净大气添了层保障。
收割完成的青储料运回后,志愿者们来不及休息,又与村干部一起投入加工粉碎工作。机器轰鸣声中,青储被粉碎成细碎草料,现场分工明确,有人把控加料节奏,有人撑袋接料,有人封袋码放,一袋袋青储渐渐码成“小山”,随后被合力搬进仓库,待密封发酵后,便成为牛群冬季“热乎饭”。
这火热的加工场景,也点燃了村民的参与热情。看到村上通过青储处理秸秆,既环保又能喂牛,不少村民主动将自家刚收割的玉米秸秆免费送到村集体,“以前玉米秸秆要么烧要么扔,既污染空气又浪费,现在能给牛当口粮,还能帮村里的忙,多好!”村民们的话语既朴实又真诚,他们的主动参与,尽显环保意识的提升与对村集体产业的支持。(通讯员:鲁忠昊 贾楠)
陈家坝镇
“突突突……”9月8日清晨,陈家坝镇的稻田里响起此起彼伏的农机轰鸣声。连续一周的强降雨刚停,趁着晴好天气,全镇400余亩待收水稻迎来“抢收黄金期”。镇农业服务中心联合村“两委”、党员干部组成5支“助农抢收队”,深入田间地头协调机械、开放晒场、指导技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秋粮保卫战正火热上演。
“这雨一下就是一周,稻田积水严重,再不收真要‘烂在泥里’了!”75岁的种粮户王大爷望着倒伏的水稻直发愁。过去一周,受强降雨影响,陈家坝镇累计降雨量达160毫米,5个村均出现稻田积水,农户水稻面临“成熟易倒伏、晾晒难存储”的双重压力。
陈家坝镇党委紧抓晴好天气,及时组织镇村干部、党员志愿者组成多支助农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抢收、搬运、晾晒。志愿者们与农户并肩劳作,构成田间地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解决湿谷晾晒难题,全镇开放村级活动场所、文化广场等公共硬化场地作为临时晒场,动员辖区内企业等有条件的单位提供闲置场地。同时,引导农户利用房前屋后、平坦道路等进行晾晒,协调部分粮食烘干设备,多措并举加快稻谷干燥进程,防止霉变发芽。
从“看天发愁”到“抢天夺粮”,陈家坝镇将持续跟进烘干、仓储、销售等环节,确保群众“颗粒归仓、安心增收”,用实干绘就秋日里最温暖的“丰”景!(通讯员: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