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第72号建议的复函

                                                                                                                            类别:A类

佛坪县林业局

佛坪县文化和旅游局

审核人:王小舟、蒲克                                                            签发人:蔡秋琪    罗 杰

                                            佛林函〔2025〕15号

对县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第72号建议的复函

毛有斌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在金银谷景区(银厂沟村)建立羚牛繁育救护基地的建议》(第72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衷心感谢您对佛坪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与生态旅游发展的热忱关注与宝贵建议!收到您提出的《关于在金银谷景区(银厂沟村)建立羚牛繁育救护基地的建议》后,我们高度重视,会同生态环境分局、自然资源局等部门进行了专题研究。

羚牛作为秦岭四宝之一,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秦岭生态系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金银谷景区(银厂沟村)建立羚牛繁育救护基地,对加强羚牛保护、提升县域生态形象、促进生态旅游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我县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及相关产业发展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也为类似项目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认为,该建议立意高远、内涵深刻,对于深化我县野生动物保护、丰富生态旅游内涵、提升科研科普价值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一、充分肯定建议价值,高度认同保护理念

(一)契合生态立县战略。佛坪县生态资源得天独厚,是大熊猫、羚牛等珍稀野生动物的关键栖息地。您提出的建立羚牛繁育救护基地的建议,与我县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县”、打造秦岭生态保护典范的核心战略高度契合,体现了对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深刻认识。

(二)提升金银谷景区内涵。引入科学规范的羚牛救护繁育项目,能显著提升景区的生态旅游价值、科普教育价值和独特性,打造“生态+旅游”深度融合的亮点,塑造佛坪生态文旅新名片。

   (三)强化科学保护能力。基地的建立可进一步提高羚牛种群数量,提升为羚牛我省人工饲养种群的医疗救护、疾病防控、应急隔离、野化放归及种群动态、疾病防控、能力、行为生态学等研究提供重要平台,同时成为面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的重要窗口和生动课堂,增强社会生态保护意识。

二、审慎评估可行性与关键考量因素

在充分认可建议价值的同时,我们也对在金银谷景区(银厂沟村)实施该项目进行了审慎评估,认为需重点考量以下关键因素:

(一)政策法规与规划。一是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省珍稀野生动物救护基地),是我省唯一一个具备羚牛人工饲养、繁育、救护能力的机构,在佛坪金银谷景区(银厂沟村)建立羚牛繁育救护基地,需与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省珍稀野生动物救护基地)洽谈合作,才能获得人工饲养羚牛种源、技术支持。二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从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人工繁育活动,需取得省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批准的人工繁育许可证,审批流程严格且需满足众多条件。三是根据我县划定的三区三线成果,该项目未在城镇开发边界内,未纳入《佛坪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暂时无法进行建设用地报批。

(二)生态影响评估。一是羚牛是典型的高山林栖动物,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至3600米的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及高山草甸等地带。虽然金银谷景区(银厂沟村)自然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高,但建立羚牛繁育救护基地需要特定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空间,对海拔、植被类型、水源、场地等有严格的要求,金银谷景区(银厂沟村)现有的生态环境是否完全适宜羚牛的繁育救护,需要进行深入的生态评估论证。二是需科学评估基地建设及运营对周边其他野生动植物、水源、土壤等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确保整体生态平衡。

   (三)选址科学性。相较于自然村落,外围或邻近缓冲地带可能更符合生态隔离、减少干扰、便于专业化管理的要求。需进行多方案比选,寻找对生态影响最小、管理最便利、对游客体验干扰最少的科学选址。

   (四)资金投入与长效运营保障。基地建设(含高标准活动场、野化放归训练场、应急隔离区、医疗设施等)及后续开展的人工饲养、医疗救护、科研监测、专业团队运维等成本高昂,需有明确、稳定、充足的资金来源和长效管理机制保障,且基地的运行需要成熟的技术支撑。我县目前缺乏专业饲养人员,需依托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省珍稀野生动物救护基地)、省动物研究所等机构建立长期合作。

尽管存在上述客观制约因素,我们仍高度重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在现有条件下积极推动相关工作开展。一是积极对接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省珍稀野生动物救护基地)、省动物研究所、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从政策法规、地理环境、资源承载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论证该项目可行性;二是后期,我们将积极开展该基地的谋划工作,在政策、土地、技术等要素齐全的情况下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力争该基地能在我县落地建设。

感谢您对我县野生动物保护和生态旅游发展的关心与支持,希望您继续关注并提出更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佛坪县林业局

             佛坪县文化和旅游局

                          2025年8月5日

(联系人:王小舟、蒲克,电话:13909168716)
     抄送:县人大代表工委,县政府办公室。